追逐梦想,永不停歇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全日制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365bet游戏平台,可以说是个土生土长的“华政人”。本科是法律学院的法学专业,研究生是经济法专业。我也是华政松江校区的“拓荒者”,第一批进入松江校区的学生。

         一、养成好习惯,读书永远都是最对的

         在研究生期间自己师从罗培新教授,主攻的研究方向为公司法、证券法。记得在研究生期间罗老师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要求他的研究生明天早早要到教室听法律英语晨读,每周布置任务要求我们阅读原版的英文公司法和证券法教材,每周召开读书会,对专门问题进行探讨。如果说本科学习是在夯实自己的法学基础,那么研究生就是对某个专业领域的进一步升华。可以说,在华政的七年时光是自己最幸福的,在这期间自认为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比如安安静静的读书,比如快快乐乐的与同学交流。我想这就是最理想的人生吧,一静一动,张弛有度。与同学和朋友聊天是交流,但是读书,我认为也是一种交流。而这种交流是更高层次的交流。比如你读《理想国》,就是在和柏拉图交流;你读《法哲学原理》,是在和黑格尔交流;你读《通往奴隶之路》,是在和哈耶克交流;你读国富论》,是在和亚当?斯密交流……所以,如果仅仅是face to face的交流,或许你一辈子都遇不上一个伟人。但是你用书这个载体去交流,那就几乎能和人类文明史上的伟人和最伟大的思想交流,这该是一项多幸福的事情!

         这里有个小故事,给大家分享一下:“神对一猴子说:可怜的猴子,你在猴

         王争霸中被打败,我要将你点化成人。猴子很感激。神问,成人后你第一件事想干什么?猴子说,拿一杆枪打死现在猴王,夺回王位,所有母猴都归我。”因此, ——思维定势决定了人性的悲哀,有些人你可以给他更高级的身体,更高级的职位,却给不了他更高级的思想。

         但记得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条微博:“最近一直到处飞,发现了一个现象:

         观察同样是30到40这个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用笔记本办公,经济舱则看报纸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全都在玩手机。那么,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我想,影响人的既不是行为,也不是位置,而是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

         抽烟酗酒的恶习养成了,很难改掉。相反,读书思考交流的好习惯养成了,也很难改掉。一个习惯伴随人的一生,而习惯也注定了你过怎样的人生。读书是习惯,勤奋、踏实、认真、细致、坚持这些特质,在人生中终归伴随左右,也都可视为是习惯。

         二、慢慢来、比较快,伟大是熬出来的

         可能多数的应届毕业生都比较着急,都想第一步就找个薪水高的工作,并在父母和周围亲戚朋友的期许下,希望尽快的买房、成家、立业。我想说,其实任何事情都不用着急,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能心浮气躁,着急肯定快不了,而机遇也只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对于年轻人来说,攒钱买个房子、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这仅仅算是人生阶段性的目标,而不能视为梦想。孙中山说:“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冯仑有本书叫《伟大是熬出来的》,在这本书里他说:“我早期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没有房子的情况下做的,但是我抛弃了房子这个事,有人说你在单位工作了两年,然后到一定级别一定会有房子,我想来想去不想这么窝囊,我就自己折腾了,但是确实很多年,我硕士毕业之后将近10年都是没有房子的,如果我老老实实待在一个机关他会给我房子的,我不愿意,……我就是要折腾,我要做我的事情,结果没想到顺便折腾成房地产商了,房子不缺了。”

         因此,任何事情都是急不来的,罗马城也不是一天就造出来的。你持之以恒的干一件事情,能坚持干十年,总归有很大的成就了。除了一些极其特殊的行业外,你能在电视媒体或者新媒体上看到还能称作“成功人士”的,差不多都是两鬓斑白,扎扎实实熬出来的。三、勇于折腾,承认错误在学校的时候除了读书,自己最多的事情就是折腾。我定义自己的这种折腾为:在没有明确目的的前提下,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不断试错。在研究生期间搞过报社、做过编辑,而最多的就是实习。由于硕士读的经济法专业,因此有了很多在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比如在投资银行、财经媒体、律师事务所、外资银行等等……反正能搭上边的,自己又感兴趣的,只要有业余时间,就拼命实习。在这一系列的折腾中,我亲身体验了不同机构的工作风格,体验到如何在金融领域中去应用法律规则。  

         实话实说,自己当初读研究生是怀揣着学术梦想的,但经过这一番折腾,我突然发现实践才是探究学术理论的最好路径。往往一个实践障碍,恰恰能够引发学术争鸣和讨论。而恰恰实践领域的牛人,都可以称得上这个领域的专家。从那时候起,自己就开始萌生一个念头——希望从事在法律与金融交叉领域的工作,并在这个独特的领域中还能做点研究工作。

         自己硕士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的证券部工作,主要从事业务为境内外资本市场,如IPO、兼并收购、私募融资类的法律业务。在从事法律与金融交叉领域意愿的驱使下,之后我加入了新成立的一家合资投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因此,折腾折腾着,慢慢就知道哪些事情就是自己喜欢做的,哪些是自己想要的了。以前我根本没计划过自己的工作路径,也没规划过到底要做什么。但是我敢于折腾,在折腾中逐步修正自己。

         工作中,我也是一名“多数派里的少数派”,即在证券领域中比较少的有法律背景的人。这是我的优势,自己可以用一个特殊的视角去关注IPO、M&A、债券及各种交易,掌握了证券领域中一些特殊的法律规则。当然,这也够成了我最大的劣势,毕竟投资银行业务与会计财务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没有经过系统会计财务培养,对自己未来发展也构成了一个最大的桎梏。于是,我认识到了自己最大的缺陷,又开始折腾,开始自学财务会计知识,不断积累着。

         或许,在写完这篇文字的几年里,我还会是一名专业型投资银行人员,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实务领域的理论派”,能够通晓投资银行领域的法律和会计知识。当然,如果上苍能再多给我些折腾的空间和时间,若干年后,我更想做一名“ 理论圈里的实务派”。我还想回到学术圈、回到大学当中,能将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专业知识在大学中进行传播,这也是十分幸福的事情。

         四、路选对了,就不怕远……

         折腾固然是对的,但一旦选好了自己方向,就千万不能左顾右盼,比较要有一颗恒心。作为一名高校学生,面临的事情不只是选工作,而是选人生、选行业、

 

         选C路径。经济学上有“路径依赖”的理论,一旦人生从一开始就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电影《中国合伙人》有一句著名的台词:“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应当怀揣梦想,固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梦想会因家庭责任、工作琐事而变得遥不可及,但是……梦想就当永不实现!不要轻易放弃梦想,失败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半途而废。

         或许很多时候,安逸和享乐恰恰最会抹杀人的梦想,困境和灾难倒是对人最大的帮助。俞敏洪曾说:“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别无选择。”李彦宏只干一件事就是搜索引擎,结果他是中国搜索引擎的老大;马云也只干了一件事情就是电商平台,结果他是中国电商的老大。不管做什么,不能左顾右盼,只要认准了就慢慢做下去,持之以恒,总会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这么多年,刚开始80年代奋斗的靠胆量,胆子大、不墨守成规的才能赚大钱。90年代奋斗的靠规模,人力成本低,摊子大了就能赚大钱。21 世纪初奋斗的靠速度,电商、物联网、新媒体,速度快的占领市场。

         那以后我们年轻人靠什么?我想对于不拼爹、不靠关系的我们,只能靠知识、靠专业和一颗持之以恒努力奋斗的心。不必在意某些人开着家里的豪车从你身边经过,只需在自己的道路上,每一步踏上脚印即可。

         五、自我管理,认识美好的自我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应该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把自己放到一个能对组织和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位置上。所以,管理别人再好,还不如管理好自己,自己是最难以监管的。国家管理公民可以依靠法律、公司管理职员可以依靠制度、军队管理士兵可以依靠纪律,但自己管理自己这些都行不通,只有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决心。

         管理好自己,才能不放纵自己。王石五六十岁的年纪,大约只用了5年多时间,把七大洲最高峰都爬完了,加上南极点北极点,靠的肯定不是体力,而正是自我管理的能力。他按时进帐、按时睡觉、按规定涂两层防晒油,一丝不苟。因此,成功不能靠蛮力,也不能仅靠激情,更要靠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和决心。除了能够管理自己,还要不断地认识自己,弄清自己。我们在自己不长不短的人生路里,最大的收获不是走了多少路、认识了多少人、赚了多少钱,而恰恰是不

         断地剖析自己和认识自己,不断地享受身边的美好与幸福。

         俞敏洪说:其实人活着就挺好,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另当别论。活着每天都会

         有太阳升起来,每天都会看到太阳落下去。你就可以看到朝霞,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就是活着的最美好的意义所在。

         有人说:人生既不美好,也很短暂。其实,这恰恰缺乏去用自己的内心发现美好。每个人都应该认识美好的自我,以美好的态度去与爱人、亲戚、朋友、师长相处,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帮助过你的人。

(作者 王志朔,现在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部工作)